2005年5月1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六版: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大山志愿者的牧歌
——《无悔支教大凉山》续篇

  自从本报于今年3月2日报道了浙江志愿者“无悔支教大凉山”的故事后,大凉山的孩子们就牵动了报社同仁和众多读者的心,支教志愿者姚迎春也成了我们和大凉山沟通的桥梁。近期,姚迎春给我们发来了她的支教日记,里面记录了他们的支教生活、大凉山的风土人情,还有志愿者和孩子们之间浓浓的情意。
    
  凉山有美味
  星期三 晴
  今天在市场上看到彝家女在卖野生菇,伞状,黄褐色,3元一斤,我就称了半斤;买了一只才1斤多重的小母鸡,山上养的,在市场上让人杀好。回到家,把菇和当归浸泡在水中。快晌午了,我开始炖鸡,和洗净的野生菇、当归一起倒入锅中,文火慢煮。
  这时候,又有人给我送来一大碗熟蕨菜丝。蕨菜也是野生的。朋友说,后山顶黑竹洛那边很多蕨菜,明天可以带我去看看。现在正是蕨菜上市的季节,越发便宜了,5角钱可以买4把。它有好几种吃法,最简单的就是在水中煮熟后撕成条,放香油、盐、醋、海椒、味精等凉拌了吃,鲜嫩可口。禁不住诱惑,我边看电视边吃,还没到吃饭时间,一大海碗蕨菜居然只剩零星几根了。这时候鸡也差不多炖好了。香气四溢,不必品尝,就已经胃口大开。那野生菇吃到嘴里软滑爽口,鲜美之极。那鸡肉想必也很嫩,但我以为菇的味道最佳,还有汤,极富营养。
  在这里,一日三餐我都自己料理,每天都得在锅里捣鼓一番。我喜欢买时鲜的蔬菜。这里的生羊肉很便宜,三四元一斤,去年入冬时我做过一回羊肉汤。那种名贵的灵芝,从山上采来的,只要5元钱就能买一把。去年的时候我买了一把,把它们晒干了,泡茶喝。
  我只带了价格不到20元的润肤霜过来,因为在里没有空气污染,没必要买得很高档。我从彝人那里买了带蜂胶的蜂蜜,每天用蜂蜜水搽脸,效果还不错。
    
 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
    星期二 晴
  我同情这些孩子,就像同情从前在学校里的自己。所以,在晚自习的后半段,我对他们的种种孩子气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然后,说一些鼓励的话:“4班同学今天晚自习表现挺不错的,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。”
  这个让人头疼的班级啊,我一次次地努力,哪怕抓住零星的希望的光。
  后来,我总结出几个字:时时乐观,顺其自然。
  为什么非要用课堂来束缚他们?他们感兴趣的,不是枯燥单调的课堂,大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有趣、更多彩的天地——夏日的夜晚,打着手电去沟沟头逮青蛙;脱光了衣服在溪水里游泳(我也喜欢游泳,害得我心痒痒);漫山遍野地跑……可是现在,他们玩耍的机会大大减少了。
  在课堂内外,我可以影响和感化一部分孩子,但不能做到全部。我的言行对于他们的成长只是一个外因,作用在他们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,最后还是要看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悟性。
  其实,我和他们是一起成长的。
  两个男孩子帮我发完了厚厚的一堆《英语周报》。其中一个把多下来的一些报纸藏了起来,却故意对我说被其他学生抢完了。
  这是他第几次捉弄我了?这些小小的构不成伤害的捉弄?
  但放晚学了,他又主动帮我把一摞作业本、教学用书等一古脑儿抱到了办公室。
  相比之下,彝族班的读书娃对我的感情要直露得多。女孩子会很关心地问我一些私人的问题,比方说,老师你为什么心情不好?你结婚了吗?你男朋友是怎么样的……
  彝族班有一个叫阿力比黑的小男孩,这几天老是唱:“老师,我相信我们是有缘分的。老师,我很喜欢你。”
  这是坐在他附近的女孩子告诉我的,小男孩唱的是彝语。
  哎!听到小女孩的译文,不知怎么的,我心底不经意间掠过几丝甜蜜,这真挚而透明的感情,让我久久回味。
  如果没有这些学生,我相信纯净会离我很远。
    
  心情:灰,蓝
    星期六 晴
  下午四点零七分,离下课还有3分钟。我收拾好书本走出教室。
  学生比我先到门口。
  哎,难熬的周六补课!近50个学生,真正听课的,不到5个。
  千姿百态的学生——有几个借口上厕所闲逛去了,有几个在睡觉,有些在纸上下棋,有人闲聊,有人发呆,有人在做其他作业,有人在看《故事会》……
  周六到这个班上课,是我很郁闷的时候——普遍不爱学习。大部分是通校生,住在县城里。
  尝试过怎样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。比如,教英文歌。倒有几个在认真地跟唱,可没唱几句就变了——唱到一句的末一个字时,怪叫来了,根本没有办法制止。这不是第一次了。上个学期我也尝试过教外语歌,可是获得的不是大多数人的欢迎,而是怪叫或者自行其事。我失望了:以后再也不教你们了!
  其实他们也挺惨的。才初一的学生,一周6天都要上课;有6个早自习,时间在7点半(东部地区的学校已经取消了早自习);6个晚自习,每次两个小时,规定老师至少要上一节课。对他们来说,最难集中注意力的是晚自习和周六一天的补课。十二三岁,正是好动的年龄,整天关在教室里,有悖于成长规律。
  老师也怨声载道啊,谁不想有多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?校方说,这是家长们要求的,怕孩子出去闯祸,还不如让学校关起来。大禹治水,靠“疏”成功,但是家长和学校,却选择了“堵”。
  撇开学习的一面,他们真的很可爱。男孩子篮球打得很棒,女孩子唧唧喳喳。这个班是个性鲜明的群体,活泼、好动、不死板、爱自由,接触的东西挺多的。可是他们把英语课堂变成了自由市场。这对老师来说,无疑是身心的双重打击——喊破嗓子是没有用的,寥寥无几的配合者蚕食着我的信心。
  可我知道,孩子是无辜的,因为,追求知识的氛围在这里还没有形成。
  只有在民族班的课堂上,我才可以获得一些为人师的价值感;也只有和那群山里娃的接触中,我才可以得到一些快乐和感动。
    
  绿
    星期日 晴
  他们今天加班,就只有我和小金两个女生去爬山了。
  一个星期前,山腰这一带还只是一小片嫩绿而已,树枝刚出芽,一点一点的绿嵌在枝上。可是今天,这一小片已扩展成一大片青绿了,树梢黄中带绿,在阳光下莹润可人。
  我喜欢春天初生的绿。这种绿展现一种大自然的生机,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喜悦,也让我对生活恢复了向往。
    
  成就感
    星期五 晴
  周一收到4张包裹单,是法制报寄来的衣服。
  每张包裹单的邮费都是60多,4大口袋的衣服,可以装一小车。我在街上叫了辆“摩的”,把它们运到了在林业局的志愿者小金、小傅那里。小金过两天要组织大家到派来镇中心校女童班搞助学活动,刚好可以运去部分衣物给当地居民。
  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在这批衣服送到乡下之前,我自然要挑出其中较“安逸”(四川话“安逸”是好、舒服的意思)的给我的学生们,装了满满一袋子。后来因为“供不应求”,两天后,我又过去拿了一次。
  我的学生,特别是女孩子,很是惊喜于这些衣服的到来。她们对这些衣服爱不释手,我的卧室成了她们的试衣间。外套、毛衣、T恤,一件件地试,选到了中意的,便很开心。
  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,挑到了一条连衣裙,穿上后显得更可爱了。我说,夏天就这样穿吧!她连忙说,不行不行,我不敢在学校里穿的。倒也是,学校里穿裙子的女生特别少,我只看到高中部有一两个女生穿过。要是他们有一套活泼有朝气的夏装校服就好了,男生衬衫短裤、女生衬衫裙子,颜色是天蓝色或绿色、粉色,呵呵。
  婴儿服居然相当抢手,她们不停地说“好乖呦”(四川话“乖”是可爱、好看、乖觉的意思),每人都想多拿几件给亲戚的小孩穿,我只好规定一人只能拿3件。
  接下来的两天,我陆续送给民族班的男孩子一些球服、冬衣、牛仔裤、休闲裤什么的。男孩子可能比较要面子,就是心里想要也不会来拿。我就嘱咐一个比较外向的学生,让他把衣服带到寝室,一一送给我指定的人。学校管后勤维修的张师傅夫妇家境也不够好,我把一件大衣和几条很耐穿的裤子送给了他们。没几天,原先在我屋里堆成小山的衣服就分完了。
  上个礼拜,我去爬山,还把一包自己的衣服送给了山顶上的两户人家,女主人都感激地收下了,那时候我就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。现在,看到那么多衣服经我手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,自然更加有成就感了。
  有时候,给予,是一种快乐。而我,也只不过是“借花献佛”而已。这些衣物都是法制报社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(还有部分读者)捐出并邮寄来的。数量很多,虽然大部分是旧的,但质地都相当好,很多款式在这边都买不到。